中国成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创办于2007年。多年来,大赛为促进成都市、四川省、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软件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华为、南瑞集团、成飞集团、摩根士丹利、毕益辉(BEA)、印孚瑟斯(Infosys)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团队青睐,累计有1.8万支团队、17万余名软件人才参赛。近5届大赛,共有107支团队获奖、48个项目在蓉孵化转化,促进创办了25家企业,成功培育了3家高新企业;超过70%的获奖选手在蓉就业,部分选手成为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都市技术能手。根据2022年工作安排,为办好第十六届大赛,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思路
对标国家软件发展战略,落实《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成都市高端软件产业链培育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围绕汇聚人才、促进创新、推动应用、营造生态的工作主线,依托链主单位、行业用户、软件企业、高校院所等主体,着力产品创新、算法创新、应用创新3个维度,重点面向先进制造领域的工业软件产品需求,基础软件发展的技术需求,数控机床、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智能汽车领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需求,网络安全、数字金融、地理信息、能源化工、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需求,覆盖软件人才成长发展全生命周期,进一步优化赛制,加强汇聚各方资源,持续提升大赛的行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有力助推高端软件产业建圈强链。
二、总体目标
第十六届大赛以人才引领创新突破为主题,汇聚超过200支团队、1000名选手参赛,遴选推出40个优秀项目,包括:10个优秀软件产品、10个优秀软件算法、10个行业软件应用优秀解决方案和10个优才育才优秀案例,推动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转化,促进关键软件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三、赛事活动
(一)总决赛
赛事目标:在工业软件、软件算法、行业软件、优才育才4个方向各选出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优胜奖团队。
赛事规模:参赛团队40支,总人数150人。
责任单位:市经信局。
(二)子赛事
1.工业软件设计大赛
赛事目标:面向航空航天、汽车电子、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场景需求,重点突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流体力学仿真(CF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制造执行系统(MES)等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赛出一批市场效益或前景较好、可应用推广的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和复合型优秀人才团队。最终遴选10个优秀工业软件产品及其研发团队。
赛事规模:参赛团队;50支,总人数200人。其中:省外参赛团队10支,企业参赛团队20支。
2.软件算法创新大赛
赛事目标:面向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新兴平台软件5个领域,聚焦设计仿真与底层计算逻辑、大规模并行图数据处理、AI智能算法、工业智能等关键技术,赛出一批先进实用的优秀软件算法(有软件著作权或专家推荐/评价/鉴定意见)和创新型优秀人才团队。最终遴选10个优秀软件算法及其团队。
赛事规模:参赛团队;60支,总人数300人。其中:企业团队;20支,双一流高校团队;10支,东部地区高校团队10支,国际化团队;5支,覆盖国内省市自治区;3个、国际地区;3个。
3.行业软件应用大赛
赛事目标:面向网络安全、数字金融、地理信息、能源化工、轨道交通、绿色环保等重点行业,聚焦其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业务架构的实现与应用,赛出一批融合应用示范性显著的优秀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具有突出架构能力的优秀人才团队。优先支持涵盖产学研用诸要素的联合团队,最终共遴选10个优秀解决方案及其团队。
赛事规模:重点行业领域3个(如:网络安全、能源化工、地理信息等),参赛团队;60支,总人数;300人。其中:省外参赛团队;10支,企业参赛团队30支。
4.优才育才擂台大赛
赛事目标:依托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成都市中国软件名城人才基地等,引导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小学开展关键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推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国产软件(如:WPS、麒麟OS、欧拉OS、ScreenToGIF、亿图等)在各层次、各阶段软件人才培养发展中的应用,赛出一批具有示范价值和推广意义的关键软件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最终遴选10个优秀案例及其团队。
赛事规模:参赛团队;60支,总人数300人。
(三)奖励规则
大赛组委会对总决赛的获奖团队分别给予奖金、证书、要素支持等奖励,对获奖团队的创业导师颁发相应证书。获得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团队及其导师的奖励证书,由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团市委6家单位联合印制颁发。
大学生竞赛活动,需要帮助的同学,联系我们,给您提供报名、参赛培训等服务。